十几年来,东北人,绝大部分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人,已经把三亚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了,无论在旅游景点、大街小巷、商店饭馆、公交车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高马大的东北人,操一口大嗓门的东北话。偶尔一两个在海边甩竿钓鱼的也是东北大汉。不少东北牌照的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每天傍晚,三三两两的中老年人在饭后百步走,说的也都是熟悉的大嗓门的东北话。如今,三亚有了一句流行语:“三亚人的地,东北人的天”。
留儿何时,国企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首当其冲。企业破产了,工人失去了铁饭碗,下岗、失业,家人日子过得艰难,怀念吃大锅饭的日子。
性格决定命运,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肯安贫乐道,他们有胆量,不怕艰苦,不怕失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三亚,这座位于北纬18°中国最南端的天涯海角,古代被贬罪臣的流放之地,被东北人给发现了,发现这里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宝地。
一部分人是先知先觉有眼光,在三亚房价低迷的时候敢于贷款买上几套房,如今房价翻了几番,这辈子钱用不完。三亚湾附近有别墅,有高档住宅,经常看见东北人进进出出,或是带着孩子到海边享受生活,或是拉着小车去购物,旁若无人的派头有点那个。
有多套住房的不计其数,他们开家庭旅馆,当房东,大把大把的钱自然有人送来。还有一大部分人,开商店,开饭馆,开理发馆,承包公交牛,承包庙宇寺院卖香火......哪个行业能赚钱就干哪行,风风火火,不辞辛苦,在三亚实现脱贫致富梦。
十儿年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候鸟一般地飞来飞去的不少,更有些把三亚作为第二故乡,不再飞回去的。
东北的冬天实在是冷,有一年春节前回大连家探亲,傍晚到达,出了火车站,冰天雪地,大北风刮得人站立不住,冷风从脖子往身体里钻,牙齿直打战。白天外出不得不穿上厚厚的防寒服,戴上帽子、手套。天刚黑下来,就躲在家里猫冬,不敢外出了。至于黑龙江、吉林更不用说,一年之内有5个月是冬天。
三亚全年平均26度,一年四季都可以身着绚丽衣装,蓝天白云下,享受最温暖的阳光,呼吸最新鲜的空气,赤脚走在松软的沙滩上。海水湛蓝,海浪涛涛,满眼是椰树、红花,东北人祖祖辈辈哪里见过这绮丽的南国风光。
二亚的东北人都说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否则做梦都想不到。尤其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人到了三亚,那感觉就是上了天堂,哪里还舍得离开。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里是他们养老的最好地方。三亚改变了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后辈人将成为地地道道的三亚人了。
三亚湾海边的大小广场是东北人聚会的地方,著名的海月广场成了三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从早到晚都有跳舞的,唱歌的,打扑克的,下象棋的,搓麻将的。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有坐在童车里的孩童。生活在三亚的东北人说他们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