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抖音 https://www.cvpka.com/p/dou-yin-chong-zhi/
刘少奇一生担任过党内众多重要职务,不论身份如何变化,从驾驶员到秘书,从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到国家机关领导人,身边人始终称呼他为少奇同志。刘少奇曾经说:我党内部,只有三个人可以称呼职务,你知道这三人是谁么?
刘少奇的“同志”情缘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开始,党内成员一直互称同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建设,党内设置了众多职位,大家的称呼也从原来的同志变为以职务相称。刘少奇对于同志一词,一直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因此,他向毛主席汇报:建议党内继续互称同志。
1959年,毛主席作出批示:党内最好用同志称呼,不要加职务。1947年,刘少奇在河北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那时他已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不论会议上还是呈报的各种工作报告中,人们都称呼刘少奇为“刘副主席”。
刘少奇知晓此事后面露不悦,在某次会议上,他专门同大家讨论称呼问题。“我不喜欢你们叫我副主席,以后你们就叫我少奇同志吧。”从此,少奇同志这个亲切的称呼就传播开来,几十年来,始终未变。
1954年9月,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某次秘书向刘少奇汇报工作,来到办公室门口喊道:“委员长。”
刘少奇没有反应,秘书提高嗓音,“委员长。”刘少奇依旧未动。
秘书第三次高喊:“委员长!”
刘少奇嘱咐:“不论何时何地,不要称呼我的职务。”
刘少奇喜欢别人称呼自己同志,也经常称呼别人为同志,“陈云同志”“小平同志”,感觉颇为亲切。
刘少奇补充道:“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可以称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
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可以用同志称呼,自然是因为他们在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革命火种,扭转乾坤
党内第一个可以称呼职位的人,是毛主席。党内对毛泽东的称呼,从同志到主席、委员再到主席,历经多次变革。1930年9月,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毛主席担任委员会主席,毛主席这一称呼也广泛传播开来。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毛主席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此次会议后,毛泽东的称号也由毛主席转变为毛委员。那时毛主席并未成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然而20世纪30年代末期,毛主席在党内的威望几乎无人能够与之匹敌。
1939年7月,中国女子大学举行开国典礼,中央政治局全体领导出席,与会人员高达上万。毛主席作为首长进行演讲,全场爆发热烈掌声,人们高喊:“女大万岁,毛主席万岁。”
7月25日,《新中华报》刊登了《给中共中央的献词》,文章开头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同志,用我们最敬爱的加以形容。194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毛主席成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此次会议后,毛委员的称呼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毛主席这一称呼。
11月,中央召开劳动英雄大会,陕甘宁边区的200多位劳动英雄代表出席此次大会。会议上,《向毛主席的献词》中说道:“我们禁不住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群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正式场合的毛主席万岁,是人民群众用最简洁、朴素的语言向毛主席表达最崇高的敬意。1950年的五一劳动节大会,中宣部拟定部分口号,毛主席万岁也是其中之一。中宣部将初稿送至刘少奇同志处审批,少奇同志将万岁二字保留,将毛主席改为了同志,并加上了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字样。
人们知晓,称呼“万岁”,并非是因为毛主席的位置,而是因为毛主席以及众多共产党员的作为。此后,万岁一词开始在党内传播。1947年,毛主席来到陕北,群众高喊“毛主席万岁”,1949年2月,解放军进入北平,百姓夹道欢迎,高喊“毛主席万岁”。
1949年3月,在欢迎民主人士的会议上,人们高喊“毛主席万岁”。1949年3月,毛主席来到北平,各界代表高呼:“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上,毛主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捷克斯洛伐克、苏联、越南等国外致电中国的贺电中,人们都看到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场景。对于毛主席万岁这句话,毛主席也曾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应该不可能有“万岁”,也不可能有“万岁”。
毛主席还幽默地补充,“我现在52岁,这是民众对给我的一个新任务,要求我再‘长大’点;也是一个新期盼,希望我继续前进”。毛主席一词,万岁一词,于毛主席而言,是期盼,是激励,也是责任。
中国总管家
人们称呼周恩来为周总理,一是源自他国务院总理的身份,二是由于他总管家的工作性质。
同志、政治家、革命家等词可以用来形容党中央的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然而总管家一词,不能用来称呼毛主席、少奇同志以及朱德军长。周总理,是中国总管家的唯一担当者。
薄一波回忆道:“1948年,我在西柏坡向少奇同志汇报工作时,朱总司令说,快啦!咱们的周恩来同志快来了,他是个管家的,管这一个家。他会把这件事情办好的。”
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李琦曾经说:“德高望重的朱德同志曾经说过,“周恩来是党内的总管家。”总管家一词,始于朱德,也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至于周总理一称呼,则是毛主席先喊的。毛主席曾经对众人说:“我们的总理,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服务员的工作都关心到了。”
就连周总理自己也认为:“我是总理,我的职责就是总管家。”
周总理的担当,外国人也颇为欣赏。对中国颇有研究的美国记者斯诺曾经说:“周的经历表明,他正是人们所说的总管一切的人。”总理的称谓,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总战略家、总决策者的称谓,周恩来就是如此运筹帷幄之人。
红军之父,制胜利器
朱总司令,是战争时期人们对朱德的敬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的称呼也从未改变。
1922年,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40岁时才回国参与革命。参加南昌起义时,他只是第九军军长。革命遭遇阻挠后,朱德转战井冈山,朱、毛第一次合体,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队建立。井冈山上,战士们称朱德为红军之父。
1930年,红一方面军成立,朱德担任总司令。1933年,中央从上海迁到苏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朱德担任总司令。创建中央苏区的过程中,朱德凭借着战功与贡献当选为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红军。自此,朱德作为我军总司令的历史地位奠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担任总指挥。抗战胜利后,朱德依旧使用八路军总司令的称呼在军队内部开展工作。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称呼逐渐被解放军替代,朱德依旧统领全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历史专家曾经评价:“朱德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总司令地位,是集一人之智、众人之力和因缘际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此为传奇,无法复制。”战争时期,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字,是战士们的精神支柱。
1944年,晋绥边区制作朱总司令奖章,用以奖励劳武结合的生产能手。1947年,为了配合立功运动,总部颁发朱德奖章与毛主席奖章,这是东北区的最高荣誉奖章。
1954年,国务院设立国防部,总司令这一职务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广大官兵与群众依旧亲切地称呼朱德为朱总司令。开国将军无数,毛主席却只喊三个人为老总,朱德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