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合作 https://www.touzitop.com/director
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时隔1个月再次落入荣枯线以下;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3.8%和52.5%,比上月下降0.9个和1.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时称,“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7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特别是“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随后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需求举措,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
受访业界专家认为,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7 月制造业PMI降至收缩区间,经济恢复基础尚需夯实。展望8 月,随着国常会部署进一步扩需求举措,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需求有望向上修复,或会带动8 月制造业PMI回升至扩张区间。
制造业PMI降至收缩区间
“7月制造业PMI再度走低,而且是供给端(生产、采购、进口)、需求端(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的景气度均同步走弱,特别是纺织、石油煤炭加工、钢铁业等工业原材料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显示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反映了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制造业景气程度和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对于制造业PMI再度回落的现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在供需两端方面,7月制造业供需在6月快速释放后有所回落。官方数据显示,7 月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同时,新订单指数为48.5%,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
赵庆河也表示,“7月,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降至49.0%。”
官方数据显示,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高于52.0%,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产需持续恢复。但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是7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市场需求方面,据赵庆河介绍,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7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此外,进出口方面,进出口订单双双回落:7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4%和46.9%,对比6 月回落2.1 个和2.3 个百分点,内外需有所回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扩张: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连续两个月恢复性增长。
记者注意到,一方面,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7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措施带动下,服务业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建筑业扩张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2%,高于上月2.6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
对此,中泰证券认为,在批发零售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疫情管制边际放松,暑期来临及政策对文旅业的支持下,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处60%以上高位;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政策要求下,建筑业扩张加速。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近期国内疫情出现回落势头,加之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进一步落地生效,8 月制造业PMI 有望回升至扩张区间。
未来或仍有稳增长措施出台
7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随后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综合施策扩大有效需求。一是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二是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
就此,中泰证券也指出,7 月以来国常会频繁部署扩需求举措,一方面是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着力点在汽车、家电促消费及服务业等困难行业的恢复;另一方面,加快项目落地,用足用好前期的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预计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需求特别是内需恢复可期。
不过,王军告诉记者,国常会的有关部署是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牢、仍有反复的当下非常有必要。
王军还表示,“从三驾马车的角度看,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概率的加大,外需的贡献和拉动将边际趋弱,下半年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主要依靠内需,依靠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仍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积极作为。”
王青也表示,“考虑到疫情影响下,市场情绪偏于谨慎,后续经济反弹力度或将偏弱,接下来宏观政策还将朝着稳增长方向发力。预计短期内政策重在落实,并观察其在推动经济修复方面的具体效果,但三季度晚些时候,不排除推出新一轮稳增长措施的可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经济重启之后修复最快的时段已近结束,需求不足正在成为主要约束。这一方面表现为外需疲弱,发达经济体正滑向衰退;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内消费不振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尽管基建投资正在发挥托底作用,但单靠基建独木难支,所以还需政策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在政策方面,温彬认为,目前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以及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一旦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下半年仍可能会有增量政策出台,包括但不限于明年专项债的提前使用和全面降准等。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8月1日召开的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王军还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有较大的余地,综合施策扩大有效需求仍然存在诸多发力点:一是尽快落实好上半年已出台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政策,有效弥补内需不足,强力打破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之间的向下螺旋和恶性循环;二是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尽快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设置好明确可操作的‘红绿灯’,为平台经济提供更加清晰的监管红线指引,扭转市场悲观预期,稳定就业市场,增强民间资本和外资扩大投资的信心;四是鼓励地方政府成立房地产纾困特别基金,保交楼、防断供、稳民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