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累累到全部脱贫!桂花村的蝶变从何而来?

关于爱情的古诗词10首 http://www.mytikibar.com

  10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这里有1200年历史的“桂花王”古树,也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然而,就在几年前,革命老区金寨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也是桂花村的“前缀词”。如今的蝶变究竟从何而来?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本领

  “我和母亲患有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病,父亲在2015年因病去世,前前后后的治疗花费,很快用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了很多债。”回忆多年前的贫困处境,桂花村的陈中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是说。

  桂花村的陈中龙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眼看着不断筑起的债台,他像霜打的茄子,对生活渐渐的失去了信心。2014年,陈中龙户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迎面而来,陈中龙家开始享受扶贫政策的精准“滴灌”,健康扶贫“351和180”政策堵上了就医吃药的大“窟窿”,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尤其是产业扶贫更指明了家庭的发展之路。

  “输血式”扶贫,并不是扶贫的治本之策。解决长远的、根本性的贫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但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实施以黑毛猪、土鸡养殖,“六安瓜片”茶叶炒制等产业发展路子,保障收入可持续。同时,帮助他联系农技专家传授农业技能,科学种养,提质增效,多方联系帮销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四年前,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我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建起了家庭养殖农场,养猪16头,养鸡1000多只,‘六安瓜片’特色茶园5亩。现在,我们家年收入已经稳定在10万元以上了。”陈中龙高兴地说。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来”的幸福

  2015年前,袁子然一家五口人挤在阴暗潮湿的危房中,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发展路子、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产业收入贫困户。住在不安全的土房子里,袁子然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小袁,现在扶贫政策好了,今年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你们家愿不愿意搬迁,集中到安置点那边建房?”

  对于这一建议,袁子然一开始很犹豫,担心建房资金不足,搬迁后的生活又不方便。经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该户做其思想工作,袁子然逐渐打消了自己的顾虑,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到村中心村庄建房。

  2017年元旦,袁子然一家搬进了两间两层新楼房,他感慨万分地说:“要不是有党的好政策,我做梦都想不到,这么快就能住进这样宽敞明亮的楼房。”

  如今,袁子然发展劲头更足了,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六安瓜片”,年增收1万余元,公益岗就业可增收6000元,再加上外出务工工资,家庭年收入已经稳定在6万元以上,成功脱掉了贫困的帽子,“搬出来”后,一家人过上了的幸福生活。

  据记者了解,2016、2017两年的时间里,桂花村有41户贫困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政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不断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解决搬迁户的生活和生产问题,优先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优先安排贫困户从事村级公益岗、扶贫车间等就业,真正实现了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黄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桂花村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几年,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落实一系列扶贫政策,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群众的自力更生,桂花村一村一品特色茶产业鲜明,户户有茶园,家家制‘瓜片’,发展势头强劲,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186户561人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如今全村实现了到组到户通水泥,安全饮水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消灭了旱厕,主干线通公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长三角扶贫成果丰硕

  陈中龙家和袁子然家的蝶变,只是安徽脱贫攻坚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安徽省宣布,金寨县已经退出贫困县序列。

  事实上,不仅是安徽,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上海、江苏和浙江交出的扶贫成绩单同样靓丽。

  10月17日,上海发布年度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重点突出精准扶贫要义,关注真正产生扶贫效益的创新做法,涵盖了产业扶贫、劳务协作、文旅帮扶、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

  立足“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人口大省,江苏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254万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6000元脱贫目标,累计脱贫率超过99.9%,“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12个重点帮扶县区有望全部摘帽退出。

  浙江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到持续减缓相对贫困,农民收入连续35年领跑全国省区,今年内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

下一篇: